[食在台北] 老鄒刀切麵續篇(信維市場)

再吃到我的最愛,
真的有種莫名的感動~

一家店能讓你吃上三十年,
卻還是時不時的會想起,
然後會專程再去回味的,
那就是真愛無誤啦~

其實老鄒之前已經有寫過了,
沒看過的可以去這裡
武漢肺炎肆虐的這幾年,
外食的機會減少了,
一些以前常會去幫襯的店家,
有些也隨著疫情消失了~

信維市場的這條騎樓下,
這幾年的變化也很大,
有些老店就真的消失了,
有些招牌還在,
卻每次經過時鐵門都拉下著,
也搞不清楚是不是還有營業

原本這天去了新店辦事情,
本來打算就近覓食,
但腦裡就一直有個念頭,

"好久沒有吃老鄒了,不去嗎??"

最後,
還是把開車到附近了~

其實這一帶真的不好找停車位,
附近幾乎都是停滿的狀態,
很多次都是過來繞了好幾圈找不到車位作罷,
今天超幸運的竟然停到了不算遠的路邊格,
超LUCKY!!

現在的招牌長這樣,
原本的大鬍子老闆圖案沒了,
那應該是第一代老老闆的造型吧~

最早的時候老闆是在這個招牌的位子下煮麵的,
可能因為是在騎樓與人行道上的關係,
現在一整排的店家都移進了店面內

初代時期,
現在的料理區其實是用餐區,
二條面牆的長桌,
六七個圓凳,
常常都是一位難求

到了二代老闆娘及現任老闆間,
在疫情之前,
現在旁邊的鬆餅店是新的用餐區,
還有冷氣吹不用吃得滿頭大汗,
然後再隔壁的喬園四店似乎是另一個神奇的故事


光這一個町仔腳下,
竟然有五家店,
而且好像賣的都不一樣,
老鄒另一側的喬園五店賣的是港式燒臘

所以現在的用餐區又回到了騎樓下,
一樣的幾張小桌,
一樣的常常一位難求,
還好我今天來得晚,
上班族都回去上班了~

我幾乎都是點炸醬肉絲麵比較多,
今天一直想著該吃個豬腳改改運,
所以點了豬腳麵,
有分大小碗的組合,
我是選大碗的,
現在的價格是200
(一般170/大200)

豬腳麵的麵跟豬腳是分開裝的,
麵基本上就是沒有加肉絲的炸醬麵,
最早也是可以單點這種沒有肉絲的版本

豬腳單點一份現在是130,
說實在價格漲了不少,
但在通膨壓力下,
漲價或消失,
我應該還是會支持前者,
當然,
味道有沒有留存是重點!

以份量來說,
一般女生的食量要吃完,
如果要再吃麵應該有點困難

部位是帶骨的腿庫或蹄膀,
可以吃到很多肉的部位,
然後看起來很可怕的豬皮部位,
其實吃起來一點也不膩!

當然重點還是在這個麵上,
老闆每日親手做的刀切麵,
粗細厚薄不一是它的特色,
不同厚度扒上的醬汁不一,
每一口都有著不同的口感~

現在第三代的老闆口味上調得比較淡些,
炸醬下得也沒有前二代的豪邁,
優點就是不會吃完後覺得好鹹想要買飲料,
但就會覺得略嫌不夠味,
其實是可以跟老闆說的,
我就都還是維持原本的風味不加料調整

這有個小插曲,
在第一代老鄒老闆時,
他的口味就比較重手些,
做的麵條也是筋度相當夠,
我常笑稱一碗麵吃下來,
下巴會有種咬麵要到要脫臼的酸痛感,
但就真的超爽的~

麵吃完後通常都還有一層炸醬在碗底,
老饕的吃法就會把碗端去跟老闆加湯,
老闆給的是牛肉麵的牛肉湯喔,
但我後來都是要煮麵湯,
因為炸醬加上牛肉湯,
真的太鹹了!!

然後店裡有自製的辣椒跟醃蘿蔔可以自行加味,
那個醃蘿蔔真的是鹹到爆,
第一代老闆就曾經有客人自己加了很多,
然後吃完嫌太鹹不付錢,
結果老闆告他卻敗訴,
後來氣到住院後,
之後就很少出現,
換二代老闆娘接手

如果你是愛吃肉,
愛吃豬腳的人,
強烈的推薦來試試,
我不敢說老鄒的豬腳是頂天,
但絕對可以滿足大口吃肉的爽感~
帶有淡淡中藥味的滷汁,
肉本身並沒有久滷而過死鹹,

二人同行,
可以點一份大的豬腳麵分食,
空下來的胃容量還可以去喝個飲料之類,
想多樣化,
豬腳麵+牛肉麵的組合,
乾麵湯麵,
豬腳牛肉一次滿足~

單人用餐的話,
我個人建議量力而為,
最推薦的是炸醬(肉絲)麵,
天冷想喝湯的話,
牛肉麵或大滷麵都是不錯的選擇,
但千萬別貪心想著都想吃,
浪費食物是不好的~

買單時趁著人少,
跟小老闆小聊了幾句,
現在的老鄒就他跟爸爸姜培璞在經營,
之前的二代老闆娘他叫姑姑,
退休後搬到高雄去了,
而最早的老鄒老闆,
前幾年離世了,
之前有二個在店內幫忙的外籍年輕人,
也回到原居地了,
說不定在東南亞某個角落,
也會吃到熟悉的口味也說不定~

老鄒目前是固定週一店休,
然後週二不定期休,
當月的休息日就要看這本月曆,
反正想吃的話週一週二不要來最保險,
也可以吃吃看同一條上的王家跟老趙,
都是老店各有擁護者就是~